第44屆昆蟲年會議程總表公告
🔸 議程大綱、宣讀及壁報總表連結:https://pse.is/e-2023TES
年會日期:2023年10月21-22日(六、日)
年會地點: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交流學園
🔹 網路報名現已截止,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 議程大綱、宣讀及壁報總表連結:https://pse.is/e-2023TES
年會日期:2023年10月21-22日(六、日)
年會地點: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交流學園
🔹 網路報名現已截止,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將於10月4日,邀請 陳賢明 助理教授(國立台灣大學 植物科學所)演講,題目為「探討野生綠豆的化學防禦機制及其萃取物之殺蟲與抗氧化活性 Insight into the chemical defenses in wild mungbean leads to the discovery of plant extract with insecticidal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時間:10月4日(週三)上午 10 時 30 分至 12時
地點:中興大學 農環大樓七樓昆蟲系視聽教室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將於10月3日邀請 何熙誠助理教授(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演講,題目為「跨尺度整合性食物網研究」。
時間:10月3日(週二)上午 11時20分至12時10分
地點:臺灣大學學新館 6F階梯教室
我們敬愛的前輩王效岳老師已於112年9月12日晚上離開我們了。王老師過去服務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動物學組,是該館內致力於昆蟲標本收集、管理和鑑定之資深研究人員。曾赴英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長期研究昆蟲,並曾協力發掘許多台灣產昆蟲新種和新紀錄種,因此有不少台灣產昆蟲新科學名以其姓氏命名。
王老師的研究涉獵極廣,著作等身。除了出版許多蝶蛾類圖鑑,對於鱗翅目分類有深遠貢獻之外,王老師也出版了鞘翅目、膜翅目、脈翅目等相關書籍,是台灣昆蟲圖鑑的先驅作者,對當今臺灣昆蟲資源的調查,提供了重要且寶貴的資料。著有《認識台灣的昆蟲》(一至二十冊)、《龜山島的蝴蝶與蛾類》、《宜蘭縣思源啞口的蝴蝶與飛蛾》、《台灣蜻蜓彩色圖鑑》等書數十冊。
家屬將於112年10月2日星期一上午7時至8時30分,於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至善四廳舉行追思禮拜。
台灣昆蟲學會全體謹向王效岳老師致上最深的思念與敬意。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將於9月26日邀請 吳亭穎助理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植微所)演講,題目為「How to use systems biology and predictive biology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in land plants 」。
時間:9月26日(週二)上午 11時20分至12時10分
地點:臺灣大學學新館 6F階梯教室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將於9月27日,邀請 張力天 教授(國立中興大學 獸醫學系)演講,題目為「蟲蟲是我的老師:多面向觀察與研究 」。
時間:9月27日(週三)上午 10 時 30 分至 12時
地點:中興大學 農環大樓七樓昆蟲系視聽教室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將於9月19日邀請 吳泓熹 助理教授(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演講,題目為「Bioinformatics and integrative data analysis in the agriculture startup 」。
時間:9月19日(週二)上午 11時20分至12時10分
地點:臺灣大學學新館 6F階梯教室
以下資料感謝會友廖治榮博士提供:
氣候變遷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日益明顯,其中,古典生物防治的效果也受到了挑戰。本研究“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lien predatory mites and their prospects in the face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由廖治榮、丘明智、郭美華刊登於 Pest Management Science期刊,深入探討了氣候變遷對捕食性天敵的影響。
研究目的是追踪兩種在 1980 年代引入臺灣的外來捕食性天敵在當前和未來氣候變遷下的分布。結果發現,加州捕植蟎確定有立足於在高山果園 (如:梨山和梅峰) 有所存在,但法拉斯捕植蟎則未被發現。在目前的氣候條件下,臺灣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適合前者生存,但對後者來說則不然。這或許可以解釋古典生物防治計劃的結果。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這兩種物種在臺灣的分佈範圍都預計會有所縮小,但在某些國家則可能會擴大。這項研究的發現為全球評估和發展未來的古典生物防治計劃提供了深入的見解,並有助於預測氣候變遷對生物防治努力的影響。
以下資料感謝會友廖治榮博士提供:
你知道植綏蟎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嗎?本研究“Mileston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e Taxonomy of Phytoseiid Mites (Acari: Mesostigmata) in Taiwan”由廖治榮、何琦琛、柯俊成共同完成,已刊登於台灣昆蟲。本研究獻於柯俊成教授。
植綏蟎 (捕植蟎),作為小型植食性昆蟲和蟎類的主要捕食者,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敵。要成功地運用它們於害蟲管理中,首先必須正確鑑定這些捕食者。全世界目前約有 2,700種,而臺灣及其相關島嶼已有 69 種植綏蟎被記錄,這個數字在亞洲地區是相當高的,但仍有許多未被探索的地區和種內變異等問題。本研究深入探討了植綏蟎在臺灣的分類研究歷史,並強調結合分子數據與形態分析在物種鑑定和進化研究中的重要性。未來的研究將聚焦於探索臺灣的未開發地區調查、遺失標本的議題、引入外來天敵的立足與否、整合更多的分子研究、評估其生態角色,並發展更先進的分類工具。這項回顧性研究的成果將有成為未來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的基礎,先打好分類基礎,更進一步推動臺灣的生物防治策略,使植綏蟎在害蟲管理中的應用更加精確和高效。
台灣昆蟲學會、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與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共同舉辦的ICE-Taiwan Entomologist Seminar Series,於9月20日(星期三)上午邀請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UC Davis)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傑出教授 Dr. Walter S. Leal進行一場視訊演講。
Dr. Leal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學系前教授兼系主任,同時也是現任國際昆蟲學大會理事會主席。Dr. Leal 在巴西伯南布哥聯邦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接著在日本筑波大學獲得應用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並於 2000 年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任教。Dr. Leal 的研究重點是昆蟲化學通訊和嗅覺。他的實驗室發現了驅蟲劑 DEET 的蚊子受體,並發表了 200 多篇重要學術論文。Dr. Leal 是巴西科學院、美國科學促進會和美國昆蟲學會的成員,曾獲得三個不同國家的著名獎項,包括蘇南耀昆蟲學創新與創造力獎和國際化學生態學會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