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昆蟲人在世界2021七月份演講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主題:我適不適合唸博士班?

主講人:蔡祥瑜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Ecology & Evolu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時間:

2021/07/24, 21:00-22:00 (台灣時間)

2021/07/24, 09:00-10:00 (美東時間)

2021/07/24, 14:00-15:00 (英國時間)

內容:分享從台灣到美國求學過程(生態演化相關領域)以及芝加哥生活經驗,歡迎有意出國留學的同學參與。

演講連結:https://psu.zoom.us/j/4027256085

敬悼中興大學昆蟲學系退休教授劉玉章老師辭世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轉載自中興昆蟲系友會》
今日頃接一個令人難過不捨的消息,我們敬愛的劉玉章老師已於7月2日安詳離逝,家人於昨日已送老師最後一程,老師家人因疫情的關係,不敢擾煩大家,家人們託我們謝謝昆蟲系這個大家庭對老師的照顧與關愛。

--
台灣昆蟲學會理事長暨全體理監事敬表哀悼,也感謝劉老師對台灣昆蟲研究的貢獻,春風化雨、提拔後進不遺餘力。

 

東方果實蠅對於甲基丁香油的嗅覺反應性研究現況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本會台灣昆蟲期刊第41卷最新文章,由莊依奇、吳紀瑄、許如君等人發表。

以下資訊感謝會友許如君老師提供:

嗅覺基因是昆蟲很重要對外反應的基因,針對它的瞭解可以對害蟲的防治有更好的著力點。東方果實蠅是國內很重要的果樹害蟲也是外銷果實到國外的主要限制因子,甲基丁香油是東方果實蠅雄蟲的強力誘引劑,近年來一直有甲基丁香油誘殺野外東方果實蠅效力降低的疑慮,因此針對甲基丁香油和嗅覺基因間的瞭解,可幫助我們釐清兩者的關係並提供我們更好的防治策略的擬定。

文章來源:莊依奇、吳紀瑄、許如君*。2021。東方果實蠅對於甲基丁香油的嗅覺反應性研究現況。台灣昆蟲Formosan Entomol. 41: 1-9 (2021), DOI:10.6662/TESFE.202102_41(1).001

2021/10/23-24台灣昆蟲年會改為視訊會議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久等了!!今年的台灣昆蟲年會將會採視訊會議的方式進行,時間訂在10月23-24日(星期六、日),報名及投稿資訊後續也會盡快公告。

一邊防疫一邊做研究其實有一點辛苦,但我們並沒有忘記每年10月的約定,也規劃了有趣又可以拉近距離的節目,我們線上見囉!

42年會01

--

台灣昆蟲學會

台灣昆蟲人在世界-呂佳樺博士演講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台灣昆蟲人在世界」每月的線上演講將於6/26(美東)舉辦,六月份的演講邀請擁有豐富國際合作經驗的呂佳樺博士,她將與我們分享研究經歷與人脈建立的心路歷程。

主題:果蠅寄生蜂與我的學術網路

講者:呂佳樺 博士 (Biology Department,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 Brooklyn College, USA).

時間:2021/06/26 (Sat), 09:00 (美東時間)

2021/06/26 (Sat), 15:00 (中歐時間)

2021/06/26 (Sat), 21:00 (台灣時間)

Missing Nurse Bees - Early Transcriptomic Switch from Nurse Bee to Forager Induced by Sublethal Imidacloprid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以下資訊感謝會友楊恩誠教授提供:

過去數十年,蜜蜂消失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其成因複雜,研究指出氣候異常、病原感染、農藥污染等均是導致蜜蜂消失的可能原因。楊恩誠老師研究團隊針對益達胺 (類尼古丁農藥) 進行研究,發現工蜂幼蟲暴露在亞致死劑量的益達胺 (1 ppb) 下發育時,成蟲神經細胞會受損,導致嗅覺學習能力喪失。研究團隊隨後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進行轉錄組研究,發現此條件會讓成蟲的基因表現會受到影響,造成第 14日齡內勤蜂轉錄組與第二十日齡外勤峰相似,且影響程度與益達胺劑量呈正相關,亦即暴露在亞致死劑量益達胺下發育之工蜂,極有可能會有提早轉化為外勤蜂且提早離巢,又其嗅覺學習能力喪失,有極高可能離巢後無法歸巢,導致巢內內勤蜂數量銳減甚至消失。

doi: 10.3389/fgene.2021.665927

文章連結

球背象鼻蟲卵的另類擴散機制 Eggs survive through avian guts—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ransoceanic dispersal of flightless weevils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物種的擴散能力影響了該物種的分布,而對許多不具飛行能力的物種而言,無法跨越海洋的障礙,就僅能仰賴其他的因素被動的進行擴散。球背象鼻蟲無法飛行,而分布的地區主要都是菲律賓與附近的海洋性島嶼,也因此讓我們非常好奇到底球背象鼻蟲是透過甚麼樣的方式在海洋島嶼間擴散呢?

過去的研究中顯示球背象鼻蟲的卵與幼蟲是可能可以透過洋流進行擴散的,球背象鼻蟲幼蟲能在棋盤腳這樣的海漂植物中隨著黑潮往北擴散(詳見https://journals.biologists.com/jeb/article/221/24/jeb190488/20590/Rafting-on-floating-fruit-is-effective-for-oceanic),但是透過遺傳研究的分析卻也發現了南向擴散的事件,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球背象鼻蟲南向擴散的可能機制。有幾種球背象鼻蟲在野外會取食茄冬葉子,在實驗室內繁殖也發現會產卵於果實內,而茄冬果實剛好也是食果性鳥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茄冬的分布也確實靠著鳥類傳播。這些球背象鼻蟲的分布區也在重要的東亞澳鳥類遷徙帶上(the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球背象鼻蟲有沒有可能是藉由鳥類吃到種子,而跟著一起攜帶到鄰近的島嶼上?

生態棲位模擬或許能解釋過去智利小植綏蟎族群立足失敗的原因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本研究 “Niche modeling may explain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 failure of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in Taiwan: implications of biocontrol strategies”,由會友廖治榮、何琦琛、丘明智、柯俊成刊登於 Insects 期刊。引入天敵的立足一直是一個在生物防治上很重要的議題,立足的成功與否可能會導致對環境與非目標生物造成的影響。本研究背景是我國在 30 年前,曾經引入多種國外的植綏蟎進行生物防治研究,而此物種智利小植綏蟎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是著名的葉蟎捕食者,有大量的研究與商品。我國曾經進行四次的田間大量釋放,超過上百萬隻的個體被放到田間,包含苗栗大湖、南投松柏坑、台中霧峰與高雄大寮。但這些年來的第一與第二作者的全國調查都沒有發現過其蹤跡,因此本物種被認為立足失敗。

台灣昆蟲人在世界-林湛博士演講

Submitted by helene.luo81 on

「台灣昆蟲人在世界」每月的線上演講將於5/21(美東)舉辦,五月份的演講邀請最近在美國執教的林湛博士,與我們分享他的求學經歷與求職歷程,如何把興趣與工作結合。

主題:從抓蟲養蟲到養家活口: 美國求職經驗談

講者:林湛 博士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時間:2021/05/21 (Fri), 21:00 (美東時間)

2021/05/22 (Sat), 09:00 (台灣時間)

內容:林博士有多元的求學與工作經驗,專長於神經生理,這次演講將分享從台灣到美國求學與求職經歷,歡迎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參與。

演講連結:https://psu.zoom.us/u/abw8HNeae

請大家注意時差,不要錯過這次的精彩演講喔!